關鍵概念

  • AI 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:一種使機器能夠模擬人類智慧的技術,讓它們能夠學習、推理和解決問題。
  • Prompt:一種用於指示 AI 模型的文字指令。在 Lumi 中,prompt 是您用來建立和修改應用程式中每個元件的基礎工具。

Lumi 專有術語

  • 討論模式: Lumi 不僅僅是一個程式碼產生器,更是一個互動式的開發夥伴。它會引導您完成規劃、偵錯和發布,幫助您自信地進行建構。
  • 編輯模式: 用於直接對應用程式的程式碼和內容進行變更的環境。
  • 編輯: 一個由 AI 驅動的工具,具備 Tailwind 原生的視覺化控制項,可進行精確直觀的微調。
  • Remix: 複製任何專案,作為新的起點。Remix 讓您可以在保留原始版本的同時,實驗各種變更並探索新想法。
  • 預覽: 一個即時的互動式檢視,用於在發布變更前測試功能和內容。

產品與開發

產品管理與策略

  • MVP (Minimum Viable Product): 產品最精簡的版本,僅具備足以吸引早期使用者並驗證核心概念的功能。
  • Roadmap: 一份高層次的計畫,概述產品的願景、方向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即將推出的功能。
  • 功能請求: 來自使用者或利害關係人對於新功能或改進的建議。
  • 使用者故事: 從終端使用者的角度對功能的簡短描述。
  • 使用者旅程: 使用者在您的產品中為達成目標所採取的路徑。
  • 人物誌: 根據研究創建的目標使用者詳細虛構檔案,用以指導設計和開發決策。

工程概念

  • PRD (Product Requirements Document): 一份詳細說明產品目的、功能和技術規格的文件,用以指導開發團隊。
  • API (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): 一組規則,允許不同的軟體應用程式進行通訊和交換資料。常見類型包括 REST 和 GraphQL API。
  • 重構: 在不改變其外部功能的情況下,重新建構程式碼以提高其品質和可維護性的過程。
  • GitHub: 一個用於版本控制和協作軟體開發的熱門平台。

資料與分析

  • A/B 測試: 比較網頁或功能的兩個版本,以了解哪個版本表現更好。
  • 轉換率: 完成特定目標(如註冊或購買)的使用者百分比。
  • 流失率: 在特定時期內停止使用您產品的使用者百分比。
  • 留存率: 隨著時間推移,持續使用您產品的使用者百分比。
  • 事件追蹤: 監控特定的使用者行為(如點擊或表單提交)以了解參與度。

UI/UX 與前端開發

前端開發

  • 前端: 應用程式中使用者看到並與之互動的部分,包括使用者介面和整體體驗。
  • React: 一個用於建構動態使用者介面的熱門 JavaScript 函式庫,特別適用於單頁應用程式。
  • 漸層: 兩種或多種顏色之間的平滑過渡。
  • Tailwind CSS: 一個 utility-first 的 CSS 框架,用於在 HTML 中快速建構自訂設計。
  • 設計系統: 一套標準化的可重複使用元件和指南,確保產品在設計上的一致性。

UI/UX 設計概念

  • 強調色: 一種對比色,用於突顯按鈕或連結等關鍵元素。
  • 主題: 應用程式的整體外觀和感覺,由其配色方案、字體排印和版面配置定義。
  • 響應式設計: 一種確保您的應用程式在任何裝置上(從桌上型電腦到手機)都能良好顯示和運作的方法。
  • 首屏: 無需滾動即可在網頁上看到的內容。這是放置重要資訊的黃金地段。
  • CTA (Call to Action): 一種提示,如按鈕或連結,鼓勵使用者採取特定行動(例如,「註冊」、「立即購買」)。

頁面結構與導覽

  • 標題: 用於組織內容並建立清晰視覺層次的標題(H1、H2 等)。
  • 頁尾: 網頁底部的區塊,通常包含連結、聯絡資訊和法律聲明。
  • 麵包屑: 一種導覽路徑,顯示使用者在網站上的當前位置(例如,首頁 > 產品 > 筆記型電腦)。
  • Favicon: 在瀏覽器分頁或書籤中代表您網站的小圖示。
  • Meta 標題: 顯示在搜尋引擎結果和瀏覽器分頁中的頁面標題,對 SEO 至關重要。
  • Meta 描述: 顯示在搜尋結果中的網頁簡短摘要,以吸引點擊。
  • 標準網址: 一個告知搜尋引擎頁面首選版本的標籤,以避免重複內容問題。
  • URL Slug: URL 中易於理解的部分,用於識別特定頁面(例如,/about-us)。
  • 網站地圖: 一個列出您網站上所有頁面的檔案,以幫助搜尋引擎有效地索引它們。
  • 導覽列 (Nav Bar): 提供連至網站主要區塊連結的主選單。
  • 跳轉連結: 允許使用者繞過導覽直接跳至主要內容的無障礙連結。
  • 分頁: 一種將長列表內容劃分為不同頁面的系統。
  • 錨點連結: 一種將使用者滾動到同一頁面特定區塊的連結。
  • 404 頁面: 當使用者嘗試存取不存在的 URL 時顯示的自訂錯誤頁面。

通知與回饋

  • Toast: 一種小型的臨時通知,提供對某個操作的簡短回饋。
  • Snackbar: 類似於 toast,但通常出現在螢幕底部,並可能包含一個操作按鈕(例如,「復原」)。
  • 工具提示: 當滑鼠懸停在某個元素上時出現的彈出框,提供額外資訊。
  • 徽章: 圖示或按鈕上的小型視覺標記,用以指示計數、狀態或通知。
  • 載入指示器: 一個動畫圖示,表示某個程序正在背景執行中。
  • 進度條: 一個顯示任務完成進度的視覺化長條。
  • 骨架載入畫面: 一種模仿最終內容版面配置的佔位符 UI,可改善載入速度的感知。

浮層與彈出視窗

  • Popover: 一個提供與特定元素相關的額外內容或選項的浮層。
  • 對話框 (Modal): 一個出現在主要內容上方的視窗,需要使用者互動才能關閉。
  • 抽屜 (Sidebar Panel): 從側面滑入的面板,通常包含導覽或設定。
  • 燈箱: 一種以聚焦、放大的視圖顯示圖片等多媒體的 modal 視窗。
  • 警示框: 一種系統訊息,告知使用者重要資訊、錯誤或警告。

導覽與選擇

  • 按鈕: 一個可點擊的元素,用於觸發一個動作。
  • 開關 (Toggle): 一種讓使用者在兩種狀態(如開和關)之間切換的控制項。
  • 分頁標籤: 一種將內容組織成不同視圖的元件,使用者可以在其間切換。
  • 步驟器 (Wizard): 一種引導式的多步驟流程,向使用者顯示他們的進度。
  • 手風琴: 一系列可折疊的面板,用於組織和顯示內容。
  • 下拉式選單: 當使用者與按鈕或欄位互動時出現的選項列表。

表單與輸入

  • 表單: 一組用於收集使用者資料的欄位,例如註冊或聯絡表單。
  • 單選按鈕群組: 一組選項,使用者只能選擇其中一個。
  • 核取方塊: 一種允許使用者從列表中選擇一個或多個選項的控制項。
  • 文字欄位: 用於單行文字輸入的標準輸入框。
  • 文字區域: 用於多行文字(如評論或訊息)的較大輸入框。
  • 選擇 (Dropdown Select Box): 一個用於從預定義集合中選擇一個選項的下拉列表。
  • 日期選擇器: 一個日曆介面,讓使用者可以輕鬆選擇日期。
  • 滑桿: 一種用於從連續範圍中選擇值的控制項。
  • 檔案上傳: 一種允許使用者從其裝置上傳檔案的元件。
  • 自動完成: 一種在使用者輸入時建議結果的輸入欄位。

設計風格與趨勢

在您的 prompt 中使用這些術語來定義您想要達成的美學風格。
  • 新野獸派: 一種原始、高對比的設計風格,具有粗體字體和未經修飾的元素。
  • 復古風: 一種透過使用過去幾十年風格來喚起懷舊感的設計。
  • 駭客風: 一種受終端機介面啟發的美學,以深色背景和等寬字體為特色。
  • 玻璃擬態: 一種使用半透明、磨砂玻璃般圖層來創造深度的風格。
  • 裸色風: 一種極簡主義方法,使用柔和、中性的調色板,營造低調的外觀。

後端開發與資料庫

後端基礎

  • 後端: 應用程式的伺服器端,處理資料、邏輯和核心操作。
  • Webhooks: 當某事發生時,應用程式自動發送的訊息,允許即時資料交換。

資料庫管理

  • CRUD (Create, Read, Update, Delete): 管理資料的四個基本操作。
  • SQL (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): 用於管理和查詢關聯式資料庫中資料的標準語言。
  • PostgreSQL: 一個功能強大、開源的關聯式資料庫,以其可靠性和進階功能而聞名。

安全與驗證

  • OAuth: 一種驗證標準,允許使用者使用 Google 或 GitHub 等第三方帳戶登入。
  • 雙因素驗證 (2FA): 一種安全層,要求使用者提供兩種形式的身份證明才能登入。
  • CORS (Cross-Origin Resource Sharing): 一種安全機制,控制您伺服器上的資源如何被其他網域存取。